搖頭丸,曾經風靡各種娛樂場所歌舞廳
是上個世紀令人恐慌的毒品大潮的中堅
癮君子們對其效果津津樂道
大眾卻對其濫用成癮惶恐不安
(濫用搖頭丸的舞會)
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早在1912年
這種駭人的毒品最初只是一種製藥的副產品
當時它只有MDMA這個簡稱
對它的一些應用嘗試,都因為副作用太大而告終
(MDMA晶體)
然而有一位瘋狂的「科學怪人」
重新將它帶到人們的視野中
讓MDMA搖身一變,以「搖頭丸」的名字重新回到世界
事後他卻仍在實驗室裡合法地製造各種藥劑!
(亞歷山大.舒爾金)
這位瘋狂的科學家名叫亞歷山大.舒爾金
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擁有良好的教育
16歲便進入哈佛大學學習有機化學
平靜而優秀的生活一直進行到他19歲的時候
這一年,已是美國參加二戰的第二個年頭
(美國珍珠港事件)
血氣方剛的舒爾金光榮地加入了美國海軍
為反法西斯戰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服役期間,他因一次意外而導致大拇指感染
在手術前,護士遞給他一杯橙汁
(美國海軍)
細心的舒爾金發現了在杯底還有一些未融化的晶體
他便認為那是為了保證手術進行的鎮定劑
喝下橙汁後他便陷入了無意識的狀態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
他認為的、所謂的「鎮定劑」實際上
只是為溶解完全的砂糖
但這一段經歷讓他對精神藥物的興趣大增
從海軍退伍後,舒爾金重回校園
憑著他對化學藥劑的癡迷與執著
他順利從加州大學畢業成為一名生物化學博士
隨後進入了化工巨頭陶氏化學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