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發作的誘因是什麼?
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發生的生化基礎,但大部分患者在痛風發作前有一定誘因。疲勞與高嘌呤飲食是最為常見的誘因。其他常見的誘因包括飲酒、關節局部勞損、過度運動(如長跑、游泳、足球等)、精神緊張等,關節部位受涼、受潮亦是誘發痛風急性關節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對於過度勞累、進食大量海鮮肉類、飲酒等之後出現的單個關節(尤其是足部關節)紅、腫、熱、痛,應注意痛風的可能。
哪些人群需要警惕高尿酸血症?
1. 有痛風遺傳背景的人群
2. 高尿酸血症人群
3. 超重或肥胖人群
4. 高血壓患者、血脂代謝紊亂的患者、糖尿病患者
5. 經常飲酒的人
6. 經常接觸鉛的人群:慢性低水準的鉛暴露可以抑制尿酸的排泄,導致高尿酸血症,從而誘發痛風發作
7. 長期服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如利尿劑、小劑量阿司匹林、抗結核藥物吡嗪醯胺和乙胺丁醇,煙酸、環孢素A以及有些降壓、調脂藥等
痛風最常見的五大誤區:
誤區一:只要關節不痛,血尿酸水準再高也不用管它。
如果不及時有效地控制高尿酸血症,將導致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並由急性轉化為慢性;
血尿酸水準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痛風石發生率越高,影響越嚴重;
長期高尿酸血症可誘發和加重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等現代流行病的發生和發展。
誤區二:痛風是吃出來的,通過飲食即可完全控制,不必藥物治療。
已經證實,體內血尿酸80%來源於自身新陳代謝,外源性食物進入體內後所產生的尿酸只占20%,飲食控制只能減少外源性尿酸量,對內源性尿酸的產生無任何影響。痛風種子至少包括兩類,一類為痛風性關節炎的種子,一類為高尿酸血症的種子。如果你的體內既存在痛風性關節炎的種子,又存在高尿酸血症的種子,那麼單純通過飲食限制,降低血尿酸水準,進而控制痛風是難以做到的,藥物治療是在所難免的。
誤區三:一旦得了痛風,終生與酒肉無緣。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能控制,不能根治。因此飲食和運動是患者需要時刻注意的問題,但並不等同于說終生與酒肉無緣。
痛風患者在急性期應嚴格控制嘌呤攝入,盡可能遠離酒肉場合。
緩解期時,如患者尿酸維持在平均值以內,則飲食控制可適當放寬。建議可食用白肉(雞肉、鴨肉),紅肉(牛肉、羊肉、豬肉)也可適量食用,只是不能多吃。酒類則可適量飲用白酒,切忌飲用啤酒。
誤區四:運動能減肥,同樣也能降低尿酸。
「生命在於運動」,對大多數人而言,確實如此。但對於痛風患者而言,不恰當的運動會誘發和加重痛風:由於大量出汗、尿量減少,和(或)乳酸產生增加,導致尿酸排泄減少,血尿酸水準升高;此外,關節部位的勞累和受傷易誘發痛風。
因此,痛風患者一定要盡可能地避開關節容易受累、受傷的運動形式,盡可能地保護好關節。及時補充水分,保證充足的尿量,以利於尿酸從腎臟的排出。
誤區五:治療痛風的藥物,對肝腎毒性大,能不吃,儘量不吃。
與炎症和高尿酸血症對機體的損傷相比,藥物的副作用可說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機體具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特別是肝臟和腎臟,藥物對肝腎的損傷,機體可以修復,但長期高尿酸血症對腎臟、肝臟、心臟等內臟器官持續慢性損傷不可逆轉,機體難以修復,最終導致尿毒癥、冠心病、中風等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