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武俠小說,都被裡面的刀光劍影和兒女情長激盪過自己那顆青春年少的心。更多的會被小說裡面的那些絕世兵器所吸引。一句:「號令天下寶刀屠龍,倚天不出誰與爭鋒」更是讓小時候的我熱血沸騰,偷偷弄個木頭的刀劍,非要刻上「屠龍刀」、「倚天劍」。現在長大了,不再相信小說裡存在的世界,但是小說裡面出現過的許多有名的兵器,很多在歷史中有記載的。尤其裡面出現最多的「劍」更是留下了不盡的歷史傳說,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些名劍的故事。
亂入!!傳說中的比「屠龍刀」更加威猛的淩淩漆之殺豬刀!!
當然上圖只是開個玩笑,緩和一下氣氛,現在開始正經的說一說,中國歷史傳說中出現的那些寶劍了!
優雅之劍——承影劍
承影劍是一把精緻優雅之劍,鑄造於周朝,與含光劍、宵練劍並稱殷天子三劍。相傳出爐時,「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後有由春秋時衛國藏劍名家孔周收藏。承影劍是一柄最奇特的名劍。相傳它鑄造於商朝,為春秋時衛國人孔周所收藏,這是一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在《列子·湯問》中有這樣的記載:「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際,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狀。其觸物也,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見』」。
王者之劍-純鈞劍
純鈞劍,又名純鉤劍。銅錫合金,是一把尊貴無雙的劍。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人歐冶子所鑄,為吳國的越王勾踐所用,所以純鈞劍被稱為「勾踐劍」。1965年,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人們眼簾。很有可能就是「純均劍」。
勇絕之劍——魚腸劍
是十大名劍中唯一的短劍,也是由歐冶子打造,歐冶子是古代中國鑄劍的鼻祖,魚腸劍因專諸刺王僚的行為而得名,是勇絕之劍。相傳歐冶子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對於它為什麼被稱為魚腸劍,除了它小到可以藏在魚肚子裡的說法之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如果把一隻魚烤熟再剝去兩肋,那麼非常像魚腸劍上的紋路,所以它才有了這個名字。
至情之劍-幹將莫邪
幹將、莫邪不僅僅是兩把劍的名字,也是兩個人名,這兩把劍記述的是一個傳奇悽美的愛情故事。相傳吳國的能工巧匠幹將和莫邪夫妻二人給鄰國楚國的楚王鑄造寶劍,忙了幾個月因為爐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無法熔化,鐵英不化,劍就無法鑄成。眼看期限就要到了,如果交不上寶劍將是死罪。莫邪為了救自己的丈夫決定「以身祭劍」,於是趁幹將不注意跳入鑄劍熔爐。終於鐵水融化,順利鑄成兩把寶劍,取名「幹將」、「莫邪」。最終他只把「幹將劍」送給楚王,私藏了莫邪劍。楚王知道後派兵圍殺幹將,突然一道白光從劍匣飛出,莫邪劍帶著幹將消失。同時位於楚國王宮的「幹將劍」也飛天而去。多年後有人在山中發現消失的兩把神劍,正是「幹將」是一把雄劍,「莫邪」是一把雌劍,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妻子,永不分離!
高潔之劍——七星龍淵劍
七星龍淵劍是上古十大名劍之一,位於第五名,是一把誠信高潔之劍。這把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而七星龍淵劍聞名於世的並不是它精湛美麗絕倫的外表,而是一段和伍子胥有關的悲愴的故事成名。傳聞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一天慌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盪中,不見蹤影,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兒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威道之劍——太阿劍
泰阿劍又稱威道之劍。劍名泰阿(太阿)十大名劍之一,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泰阿又作太阿,後為始皇佩劍傳至二世胡亥趙高亂政。太阿倒持及比喻這個時期政權不在皇帝手中。相傳此劍是楚國傳世之寶,當時晉國是霸主,覺得只有他們能配得上這把劍。於是威逼楚王交出寶劍。楚王不從,晉國發兵攻楚,一直到楚國國都。楚王背水一戰,親上城牆指揮戰鬥,並且準備以死殉國。就當晉軍攻城之時,楚王拔劍高呼殺敵,就在這時匪夷所思的奇蹟出現了: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吵走石,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僕地,流血千里,全軍覆沒……後來楚王問智者風鬍子原因胡說: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啊!見於《越絕書》。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說明秦始皇曾配此劍。秦始皇死後將其陪葬。 後被項羽從地宮帶出,並且請鑄劍大師將此劍一分為三:成逐日、奔月、追星三大名劍。
赤霄劍
赤霄劍:傳聞被漢高祖劉邦所得,鐵,銘曰赤霄大篆書,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 高祖劉邦佩劍,起義時有鑄劍師打造的青銅劍。劍身仿秦劍,秀有花紋。「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都指這把劍。赤霄劍是中國上古時代十大寶劍之一,頗具歷史價值。
仁道之劍-湛盧劍
湛瀘:湛湛然而黑色也。 這把通體黑色、渾然無跡的長劍讓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鋒利,而是它的寬厚和慈祥。 它就象上蒼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視著君王、諸侯的一舉一動。 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歐冶子鑄成此劍時,不禁扶劍淚落,因為他終於圓了自己畢生的夢想:鑄出一把無堅不摧而不帶絲毫殺氣的兵器。 所謂仁者無敵。故,湛瀘劍是一把仁道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