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準媽媽必看。
一、嬰兒的初始信息
根據胎齡:
足月(胎齡37週-42週)
早產(胎齡28週-37週)
過期產(胎齡超過42週以上);
根據體重:
正常體重兒(體重2500克-4000克)
低體重兒(體重<2500克)
巨大兒(體重≥4000克);
二、嬰兒的特點
1.頭部微變形
嬰兒在出生受到產道擠壓,頭部會有稍微變形,通常在幾天之內會消失。
2.頭部有兩塊軟區域
新生兒頭部有兩塊囟門,一塊在腦後一塊在頭頂,這便於嬰兒腦部長大,腦後的會在兩個月內縫合,而頭頂那一塊需要兩年。皮下有堅固的膜保護嬰兒,所以不要害怕觸摸那裡。
3.鬥雞眼
因為眼部肌肉還不能夠控制眼球,所以有的嬰兒眼睛像鬥雞眼,這會在六個月內恢復正常。嬰兒能夠看見20-38釐米內的物體。
4.紅腫
許多嬰兒生殖器和乳房會有紅腫,這大多會在幾天內消失。有些女嬰,生殖器會有少量流血。
5.扁平足
新生兒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嬰兒在頭幾月裡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不良的信號,因為它預示著寶寶會有神經或肌肉方面的問題。寶寶到了4-6歲的時候足弓才會發育好。
6.內八腳和羅圈腿
由於子宮中空間有限,胎兒是以雙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蓋拉伸的姿勢生長的,因此他的腿、腳向內彎曲。出生後,隨著寶寶經常的運動,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強,寶寶的身體和腳就會慢慢變直。
7.只能用鼻子呼吸
新生兒的喉嚨位置比較高,可以讓他在吃奶時進行呼吸,並且保證液體不會流入氣管。缺點是寶寶不能用嘴呼吸。如果寶寶發生鼻塞,要及時用吸鼻器吸通鼻子。
8.胎便
新生兒會在出生後的12小時內,首次排出墨綠色大便,這是胎兒在子宮內形成的排泄物,成為胎便。胎便可排兩三天,以後逐漸過度到正常新生兒大便。如果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排出胎便,就要及時看醫生,排除腸道畸形的可能。
9.愛打嗝
寶寶出生後的幾個月內,一直都有較頻繁的打嗝。這是在鍛煉橫膈膜,它對寶寶的呼吸運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時打嗝是由於寶寶過於興奮,有時則是由於剛餵過奶,某種程度上講,打嗝是由於橫膈膜還未發育成熟。到了三到四個月的時候,寶寶打嗝就會少多了。
三、出生後的10分鐘及24小時
10分鐘
1.剪臍帶
臍帶通常在寶寶出生後幾分鐘內就會被剪掉。如果爸爸被允許進產房,一定要爭取這光榮的使命。
2.哭
剛剛出生的寶寶,他的第一聲啼哭很重要。第一聲啼哭是肺臟建立功能的開始,是由胎兒轉變為嬰兒的信號。
3、檢查
嬰兒出生後第1分鐘以及5分鐘之後需要分別接受一次新生兒評分,即對新生兒的膚色、心率、反射應激性、肌張力及呼吸力等5項進行評分,以此來檢查新生兒是否適應了生活環境從子宮到外部世界的轉變。然後,護士會給寶寶稱體重、量身長,並且檢查有無疾病症狀。
24小時
1、護理
寶寶出生後,嘴巴和鼻腔還殘留著黏液和羊水,產科醫生會用器械吸,從而確保寶寶鼻孔完全打開暢通地呼吸。
2、餵奶
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餵母乳,從乳汁的生成和分泌過程看,一位健康的媽媽自然分娩後半小時內是完全可以餵奶的。
眾所周知,初乳的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可提高新生兒的免疫力,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而泌乳不好的媽媽,也會有初乳,盡可能給寶寶餵母乳,還可促進媽媽乳汁分泌和子宮恢復。
3、體格檢查
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之內,兒科醫生會對他進行體格檢查。
醫生會把對寶寶的各種測量結果與媽媽懷孕頭幾週內測得的數據進行比較,驗證它們是否吻合。此外,還會檢查寶寶的眼睛、生殖器、胎記、髖部脫臼等情況。
4、疫苗
新生兒接種的第一種疫苗就是卡介苗,接種後可預防結核病。卡介苗是每一個健康的新生兒必須接種的疫苗,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進行接種,在新生兒的左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出進行皮內接種。接種後2-3天僅可見在接種部位有小紅點樣的針眼,幾天后也很快消退,似正常皮膚。
5、排胎便
新生兒會在出生後的12個小時內,首次排出墨綠色大便,這是胎兒在子宮內形成的排泄物,稱為胎便。如果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沒有排出胎便,就要及時看醫生,排除腸道畸形的可能。正常的新生兒大便,呈金黃色,黏稠、均勻,顆粒小,無特殊臭味。
四、寶寶的幾個小秘密
1.新生兒喜歡看別人,擁抱著你的寶寶,逗她對她笑。
2.用母乳喂養最好,能讓你和寶寶之間建立一個特別的聯繫。母乳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它還含有能預防疾病的特殊物質。研究顯示,母乳喂養的嬰兒,肺和耳部感染,腹瀉及相關疾病,及早期過敏都比較少。而且母乳喂養還可以減少青少年糖尿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神經疾病及某些癌症。
在孕期,你的身體已經在為哺乳做準備。產後最初幾天,乳腺會分泌極具營養價值的初乳。產後2到4天,經常哺乳會刺激乳腺產生更多的乳汁。
哺乳前,你可以很快洗個澡,並用毛巾熱敷乳房以刺激乳汁流出。
另外哺乳的時候,嬰兒要含住整個乳暈,擠壓乳房才好吃奶。如果只是咬住乳頭,是吃不到奶的。
當你發現寶寶吸奶不帶勁時,你可以用手撫摸她的背部,你會發現她又在用力吸。
如果你發現寶寶吸奶睡著了,可以用食指或者小指,沿著乳頭伸到寶寶嘴裡停止寶寶的吮吸。不能簡單的直接拉出,這樣就不會疼痛。
另外,為減少乳頭疼痛。在每次哺乳後擠出少量奶,塗在乳頭周圍。
用奶瓶餵養時,要注意輪換姿勢,便於寶寶眼部肌肉發育。
3.寶寶睡覺時,並不需要完全安靜的環境。普通的聲響和日常環境不會影響他,還可以幫助他在白天保持活躍。
【附:新生兒健康10標準】
1、新生兒降生後先啼哭數聲,後開始用肺呼吸。頭兩週每分鐘呼吸40-50次。
2、新生兒的脈搏以每分鐘120-140次為正常。
3、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為3000-4000克,低於2500克屬於未成熟兒。
4、新生兒頭兩天大便呈黑色綠粘笛狀,無氣味。餵奶後逐漸轉為黃色(金黃色或淺黃色)。
5、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如超過或第一周內每日排尿達30次以上,則為異常。
6、新生兒體溫在37-37.5攝氏度之間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體溫會降低到36攝氏度以下。
7、多數新生兒出生後第2-3天皮膚輕微發黃,若在出生後黃疸不退或加深為病態。
8、新生兒出生後有覓食、吸允、伸舌、右咽及擁抱等反射。
9、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個月開始起視線會追隨活動的玩具。
10、出生後3-7天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爸媽大補帖」